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真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 浏览次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统计工作做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中央也连续印发《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教育部办公厅于今年9月印发《关于防范和惩治教育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试行)》。

上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以及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新时期统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真实。

在2020年教育事业统计基层主管领导(在线)培训提交的班级研讨总结中,很多班级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主题开展了研讨,今天分享江苏省的研讨成果和山东省济南市的工作案例,从省级和地市两个层面看提升数据质量的方法和路径。


提升数据质量的四点认识——江苏省培训班研讨总结

一、坚持依法统计,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条件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

严肃认真做细落实中央以及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关于统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做好统计法治宣传,增强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努力营造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

(二)要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各级领导依法组织统计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依法统计是保障教育事业数据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把牢法治防线,提高统计水平,才能在政府决策与管理过程中更好发挥统计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严格流程管理,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坚实保证

教育事业统计流程,包括设计、调查、整理、计算和制表等诸多环节。严格教育统计的流程管理,可从健全指标设计体系和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发力。

(一)甄别现行统计指标

精简合并一些已经过时,内容重叠,或者实用价值较低的统计指标,并添加一些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的统计指标。

(二)优化统计报表内容设计

明确规范统一的统计基本属性,加强各指标之间的配合联系,强化统计数据的关联性和可操作性。

(三)全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监测评价,实行教育统计的责任关、培训关、认证关、核查关的闭环治理,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通过对统计流程的严格管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然要求

统计人员数量不足、业务不强、素质不高,提高统计数量质量与工作水平就无从谈起,加强统计分析、改革统计手段等工作也会流于空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统计队伍,是提高统计数量质量与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健全统计工作制度

按照统一领导,分期负责,对口管理的原则,推动省市县政府部门设置统计岗位,明确统计负责人,有条件的地方配备专职教育统计人员,形成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统计队伍,并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健全业务培训和工作研讨机制

通过全面培训或专项培训,线上培训或线下培训等方式,促动现代化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教育统计从业人员的持岗能力。

(三)制定激励表彰制度

鼓励统计人员积极参与统计专业相关的学历进修、职称考试、法规知识比赛。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统计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度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

(四)要统筹安排统计工作经费

将统计业务开展和从业人员培训手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统计工作的规范开展与高效运转,通过督促并举,努力打造一支“既熟知统计规定、统计法规,又精通统计业务”的统计队伍。

四、注重数据核查,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统计数据能否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关系到能否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考评,关系到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优选数据核查手段

数据核查包括逻辑校验与经验校验核查、统计数据与业务数据比对、数据抽查与实地核查等手段,而教育统计涉及学校代码信息、教职工队伍、学生学籍、校舍建设、教育投入、教育现代化监测、区域教育事业年报等诸多领域。因事制宜、因地而异,恰当选择数据核查办法,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二)改进数据核查效益

要求教育统计人员熟悉不同指标体系,多主体多层次论证数据真实性。尤其在设区市层面,组织基教、职社、人事、师资、督导、电教等处室,优选高度匹配、相互适应的数据核查手段,对全市数据进行复核和把关。一经发现统计问题,即刻落实限期整改,既从源头、也从出口杜绝瞒报、漏报、误报等情况的发生,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提升了教育统计的规范性和影响力。


地方教育事业统计标准化建设实践

          —山东省济南市工作案例分享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牢牢守住数据真实性这一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在具体的工作中,针对统计对象量大、统计指标面广、数据采集上报环节多的特点,山东省济南市认为建立标准化的统计工作规范是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为此,济南市在统计数据采集流程、统计培训部署、数据采集工具使用、统计数据核查、统计数据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建立了“全链条”工作规范,扎实推进统计标准化建设,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与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建立规范化采集流程,形成标准化工作体系

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流程是保障数据采集规范的基石。2018年以来,济南市深入学习《教育统计管理规定》,印发《济南市教育事业统计管理规定》,制定《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流程》《学校(幼儿园)工作流程》,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数据会审会签工作机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全链条”统计工作流程、统计科室与业务科室职责分工,从根本上保障统计工作领导有力、落实有方。

二、抓实抓好培训部署,提升培训工作的全面性

抓好培训部署是开展好学年教育统计工作的前提。济南市高度重视统计培训部署,着力在4个“全面性”上下功夫。

(一)培训对象的全面性

每年都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召开布置培训会,将统计规范培训部署到每一所学校。

(二)参训人员的全面性

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到会布置,学校校长、统计部门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全员全程接受培训。

(三)培训内容的全面性

布置培训会全面传达上级精神,系统讲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台账填报等内容,确保参训人员听得懂、学得会、能落实。

(四)“新”“老”统计人员的统筹兼顾

针对人员更替比较频繁的情况,在培训中统筹兼顾“新”“老”统计人员,既坚持“零起点”,又强化重点内容的讲解,同时组织“新”“老”统计人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三、开发建立统计台账,确保“数出有源”

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数据采集是保证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关键。为细化落实数据采集流程,夯实数据采集源头,济南市研发设计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大台账:

(一)学校(机构)代码维护台账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季度对设立、撤销、修改、合并的学校建立台账,以代码维护工作台账为依托,细化落实代码维护工作流程,强化业务部门参与,解决了“代码由代码管理部门确定”“区县代码维护更新不及时”“业务部门与代码管理部门学校数量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数据采集台账

开发济南市学校数据采集台账,在全市全面推行,并要求“没有台账不出数”,对没有建立台账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予收取数据并督促整改,确保了统计数据的“数出有源”“数出有据”。

四、“线上”“线下”并举,从严从实抓好数据核查

核查是督促各级依法统计的有力工具,为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济南市每年均开展统计数据核查:

(一)“线上”技术核查

充分利用核查工具和辅助校验程序,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上报数据进行批量核查。

(二)“线下”实地核查

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核查要求,在组织学校自查的基础上,按比例实地赴学校抽查,重点比对学生数、班额数、专任教师数、校舍、资产等重点数据,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五、加大数据开发力度,倒逼统计数据质量提升

突出统计数据的高效利用,彰显教育统计工作的价值,倒逼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升。济南市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充分发挥统计数据的监测预警功能。

在每年的统计工作中,均加强对重点指标数据的测算分析,监测预警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指标,引领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与管理

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