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教育动态 >> 正文

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变抓手是课程建设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0-22 来源: 浏览次数:

“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学校定位、产业布局好讲,但是要真正落实很难,当然教学改革最难的是课程建设。”

应用型课程建设第四期大课堂近日在京开班,在开班式上,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说了上述这番话,“现在,有多少学校在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呢?很少。即使985高校亦是如此。”

黄达人认为,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型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产业布局、产学研、教师培养、课程建设等等。

黄校长到很多学校评估时,校长与他说自己学校定位好了、专业结构也布局好了。但是,据黄校长的观察,即使评估已经通过的学校,几乎有45%的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不过关,“这就说明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型没过关”。

黄达人认为,很多普通高校在产学研上也是短板,说明普通高校转型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抓手就是课程建设,”黄达人说,“课程建设好坏的最终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受益。”

为了应对课程建设这一难题,4月27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签订协议,正式成立课程建设研究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任课程建设研究院理事长、姜大源被聘任为研究院院长。课程建设研究院旨在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课程建设研究院的成立对于完善教育创新服务平台,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院成立后,要努力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一批教学工具和技术,推出一批课程建设带头人。

“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变是大势所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认为,实际上,这些年“喊的多、做的少,理念多、操作少”。究其原因,是没有抓到高校转型的“牛鼻子”。“普通高校转型转到深处是课程,转到难处是教师。”曹勇安认为,转型的核心实际上是教师和课程问题。难的是管理者不知从何做起,一线教师不愿从头做。

因此,在2015年年初,针对目前学校“重教轻学、重理念轻实践、重培训干部轻培训教师、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现状,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牵头,由来自黑龙江、河南、安徽、山东、四川、海南6省的中职、高职和新建本科3个层次的16所院校,组成了“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联盟”。这个联盟就是要使更多的校长了解课程建设的规律;带动更多的老师掌握课程建设的方法;使得更多的学生享受课程建设的快乐。

至今,“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联盟”升级为“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并且举办了4期课程建设培训班,受到了中职、高职、本科甚至研究型大学老师的追捧,“从这些参会者的眼中,感觉到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但对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渴求是一致的。”曹勇安感觉到了应用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使命,“解决转型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曹勇安回答:“在课程建设。”


声明:文章来源于“中国高等教育”,仅为分享交流,如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删除。